4、剝離裂紋
模具服役時在應力作用下,淬火硬化層一塊塊從鋼基體中剝離。因模具表層組織和心部組織比容不同,淬火時表層形成軸向、切向淬火應力,徑向產生拉應力,并向內部突變,在應力急劇變化范圍較窄處產生剝離裂紋,常發(fā)生于經表層化學熱處理模具冷卻過程中,因表層化學改性與鋼基體相變不同時性引起內外層淬火馬氏體膨脹不同時進行,產生大的相變應力,導致化學處理滲層從基體組織中剝離。如火焰表面淬硬層、高頻表面淬硬層、滲碳層、碳氮共滲層、滲氮層、滲硼層、滲金屬層等?;瘜W滲層淬火后不宜快速回火,尤其是300℃以下低溫回火快速加熱,會促使表層形成拉應力,而鋼基體心部及過渡層形成壓縮應力,當拉應力大于壓縮應力時,導致化學滲層被拉裂剝離。
預防措施:
(1)應使模具鋼化學滲層濃度與硬度由表至內平緩降低,增強滲層與基體結合力,滲后進行擴散處理能使化學滲層與基體過渡均勻;
(2)模具鋼化學處理之前進行擴散退火、球化退火、調質處理,充分細化原始組織,能有效防止和避免剝離裂紋產生,確保產品質量。
5、網(wǎng)狀裂紋
裂紋深度較淺,一般深約0.01~1.5mm,呈輻射狀,別名龜裂。原因主要有:
(1)原材料有較深脫碳層,冷卻削加工未去除,或成品模具在氧化氣氛爐中加熱造成氧化脫碳;
(2)模具脫碳表層金屬組織與鋼基體馬氏體含碳量不同,比容不同,鋼脫碳表層淬火時產生大的拉應力,因此,表層金屬往往沿晶界被拉裂成網(wǎng)狀;金屬加工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注。
(3)原材料是粗晶粒鋼,原始組織粗大,存在大塊狀鐵素體,常規(guī)淬火無法消除,保留在淬火組織中,或控溫不準,儀表失靈,發(fā)生組織過熱,甚至過燒,晶粒粗化,失去晶界結合力,模具淬火冷卻時鋼的碳化物沿奧氏體晶界析出,晶界強度大大降低,韌性差,脆性大,在拉應力作用下沿晶界呈網(wǎng)狀裂開。
預防措施:
(1)嚴格原材料化學成分、金相組織和探傷檢查,不合格原材料和粗晶粒鋼不宜作模具材料;
(2)選用細晶粒鋼、真空電爐鋼,投產前復查原材料脫碳層深度,冷切削加工余量必須大于脫碳層深度;
(3)制訂先進合理熱處理工藝,選用微機控溫儀表,控制精度達到?1.5℃,定時現(xiàn)場校驗儀表;
(4)模具產品最終處理選用真空電爐、保護氣氛爐和經充分脫氧鹽浴爐加熱模具產品等措施,有效防止和避免網(wǎng)狀裂紋形成。
6、冷處理裂紋
模具鋼多為中、高碳合金鋼,淬火后還有部分過冷奧氏體未轉變成馬氏體,保留在使用狀態(tài)中成為殘余奧氏體,影響使用性能。若置于零度以下繼續(xù)冷卻,能促使殘余奧氏體發(fā)生馬氏體轉變,因此,冷處理的實質是淬火繼續(xù)。室溫下淬火應力和零度下淬火應力疊加,當疊加應力超過該材料強度極限時便形成冷處理裂紋。
預防措施:
(1)淬火后冷處理之前將模具置于沸水中煮30-60min,可消除15%-25%淬火內應力并使殘余奧氏體穩(wěn)定化,再進行-60℃常規(guī)冷處理,或進行-120℃深冷處理,溫度愈低,殘余奧氏體轉變成馬氏體量愈多,但不可能全部轉變完,實驗表明,約有2%-5%殘余奧氏體保留下來,按需要保留少量殘余奧氏體可松馳應力,起緩沖作用,因殘余奧氏體又軟又韌,能部分吸收馬氏體化急劇膨脹能量,緩和相變應力;
(2)冷處理完畢后取出模具投入熱水中升溫,可消除40%-60%冷處理應力,升溫至室溫后應及時回火,冷處理應力進一步消除,避免冷處理裂紋形成,獲得穩(wěn)定性組織性能,確保模具產品存放和使用中不發(fā)生畸變。